想知道自己的牙齦是否健康嗎?牙周病早期症狀不明顯,若沒有定期檢查,很可能在牙齒鬆動或牙齦退縮時才被發現。高雄高雄牙周病多數牙醫診所都提供完整的牙周病檢查流程,透過專業設備與評估,可精準判斷牙齦狀況、發炎程度與骨質流失情形。本文將帶你一步步了解牙周病的檢查方式與治療重點。
第一步:初診問診與口腔評估
牙周病檢查的第一步,是由牙醫師進行口腔問診與視覺檢查。醫師會了解患者的症狀,例如:
• 是否經常刷牙流血或牙齦腫痛?
• 是否有牙齒搖晃或口臭?
• 生活習慣是否有抽菸、壓力大或慢性疾病?
透過初步評估,醫師能判斷牙齦健康程度,並規劃進一步的檢查項目。
第二步:牙周探針深度測量
接下來醫師會使用牙周探針測量「牙周囊袋深度」。正常牙齦與牙根之間的間隙應小於3毫米;若超過4毫米,就可能是牙周病的初期徵兆。
這項測量能幫助醫師了解發炎範圍與牙齦附著情況,作為後續治療依據。
第三步:X光或3D斷層影像檢查
高雄多數牙科診所會進行X光或3D斷層掃描,以檢查齒槽骨是否被破壞。
透過影像分析,醫師能判斷骨質流失的程度與位置,並區分牙周病的輕重層級。這也是確認是否需要牙周手術的重要依據。
第四步:牙菌斑與牙結石評估
牙菌斑是牙周病的根本原因之一。檢查過程中,醫師會觀察牙齦邊緣與牙縫中的結石情況。
若牙結石堆積嚴重,會安排進一步的「深層清潔」或「牙根刮除」治療,以徹底移除細菌來源,避免發炎擴散。
第五步:深層清潔與牙周治療建議
檢查完成後,醫師會依據牙齦狀況制定治療計畫,可能包含:
• 基礎洗牙與牙根刮除治療。
• 雷射輔助除菌與牙齦修復。
• 定期牙周維護追蹤。
高雄許多診所採用無痛雷射技術,可減少出血並加速癒合,讓患者治療更舒適。
第六步:長期牙周維護與追蹤
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疾病,即使治療成功,仍需定期追蹤以防復發。
建議患者每3~6個月回診一次,檢查牙齦狀況並進行牙結石清除。良好的清潔與定期檢查,是維持牙周穩定的最佳策略。
結語:完整檢查,讓牙齒更安心
牙周病的可怕在於「無聲惡化」。透過完整的檢查流程與專業評估,高雄牙醫師能精準診斷病情,並提供最適合的治療方式。定期檢查、提早發現,就是守護牙齦與真牙的最佳方法。

